深汕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作為深圳唯一擁有農村的區域,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的同時,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產城融合是合作區新時期的重點任務。拓寬政策創新通道,在城與鄉的框架內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充分發揮區域協同作用,加快構建城鄉融合與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努力建成與灣區連接貫通的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產業升級、功能融合的城鄉融合產業新城,為國家城鄉融合和產城融合發展提供可推廣復制的“深汕模式”和“深汕經驗”。
//圖片來自深汕特別合作區官方網站
一、深汕實施“雙城”戰略(城鄉融合和產城融合)的必要性
(一)國家高度重視城鄉融合和產城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作為21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9個中央一號文件,凸顯了新發展階段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布了一系列農業政策,適應現代農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具有極強的政策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是新時代黨和國家推動“三農”工作、踐行共同富裕和協調發展的主要抓手。
產城融合模式作為推動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鄉發展一體化、高質量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有效推動了產、城、人三大方面的有效融合。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三化’同步發展”再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出臺,以及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提出規劃建設產城融合,推進功能混合和產城融合,并通過建設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推動產城融合發展進程。
(二)深汕是深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陣地
深圳肩負著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歷史使命。但深圳因沒有農村、農民,在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探索中缺少“三農”板塊。深圳全面接管合作區后,補齊了先行示范區的最后一塊拼圖,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三農”領域經驗提供了契機。同時,深圳正大力打造“20+8”產業集群,將不斷擴大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空間布局和輻射范圍,產業集群發展更強調一體化,將有利于彌補都市圈內部、城鄉之間要素資源的落差。合作區發展的重要路徑是融入深圳一體化發展,聚焦“20+8”產業集群,以產業項目和平臺建設為戰略支點,探索城鄉產業發展新模式,堅持“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發展模式,加強與深圳各區產業協作,通過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的模式,加快建設深圳產業體系拓展區。
(三)實施“雙城”戰略是推動深汕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建設中,推進城鄉融合需要城市化戰略與鄉村建設加強協同,通過構建“城鄉共享社會”,在政策和空間上將城鄉界面打通,讓現代化的鄉村成為城鄉融合經濟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節點。土地和生態資源的日益稀缺使得高效利用土地成為深汕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產城融合是解決面對傳統模式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載體過剩、實體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供應不足、人口紅利減弱、管理服務水平低效、用地閑置浪費以及生態惡化日趨嚴重等問題的重要方式,合作區可重點依托汽車城促進區域空間活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二、實施“雙城”戰略,助力深汕騰飛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基礎設施,構筑協調城鄉發展優勢
提升城鎮規劃建設水平,實現區域統籌發展。探索推進“超前基建”,統籌規劃城鄉道路、供水、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布局,提高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強與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規劃等規劃的銜接,形成全域一體的城鄉基礎設施規劃體系。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骨干網絡,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建設安全、低碳、智能化、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優化完善公路網絡。積極推進快速路網體系建設,加強主城與港區的道路聯系,加快通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進度。打造城鄉公交線路,以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為導向,加快城市公交優先通道、公交優先節點以及智能公交的建設。
(二)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打造汽車全產業鏈
充分對接深圳市場需求,加快引入汽車研發中心,強化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水平。分析全球汽車產業動向,盡快切入行業前沿領域,推動已有汽車企業擴能轉型,集聚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汽車企業,逐步引進新能源乘用車企、商用車企,補齊汽車電子等產業關鍵短板及供應鏈薄弱環節,前瞻布局智能電動乘用車高端智造及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等項目。
搶抓全球汽車產業重構發展機遇,對標上海臨港、廣州南沙等國內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區,積極打造以測試應用、貿易出口、二手服務為特色的綜合性平臺。謀劃打造智能網聯車測試應用場景,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加強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規劃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及商業化試點。建設新能源汽車貿易出口中心,打造國際中轉、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保稅流轉、保稅銷售等多項保稅業務方式疊加使用的新能源汽車物流集散地和展銷平臺。打造整車后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對二手車出口行業進行管理,建立并完善二手車出口制度,協助企業完成檢驗、手續辦理、海關申報、適應目標國家法律、解決海外市場糾紛。
(三)融入深圳一體化發展,探索城鄉產業協同發展
積極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共同打造“深圳總部+深汕基地”先進制造產業高地。堅持“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發展模式,通過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的模式,引進深圳市新興產業及科技創新優質資源。以深汕智造城為先行發展區域,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經濟五大產業集群。融入以深圳都市圈為核心的開放協同產業創新體系,支持合作區內企業與深圳高校、科研機構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規劃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南山)高新產業園,爭取將深汕灣機器人小鎮、深汕海洋智慧港等片區納入深圳市重點區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