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堅、段夢茜
時間:2023-03-02 15:50
二十來年,數字營銷行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消費擴容提質,為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助力作用。新時期,流量基礎環境發生巨變,行業發展瓶頸日益凸顯。在新流量環境下,引導支持數字營銷加速創新突破,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深度、廣度與高度,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新流量環境所帶來的新挑戰
(一)流量環境發生四大變化
一是流量紅利弱化。以QuestMobile的數據口徑看,截至2018年4月底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突破11億,截至2022年9月底觸及11.96億,累計增長約1億,但耗時約四年半,增速已大幅放緩;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到達7.15小時之后趨于穩定。即使短視頻這種人均使用時長最高的平臺,同樣遭遇流量突破的瓶頸。用戶基數快速擴張、使用時長快速提升的流量紅利漸進尾聲,存量競爭時代逼近,意味著“注意力”資源總盤子不大可能如從前一般,輕易就實現數量級的躍升。
二是流量碎片化。自然流量向形形色色、定位各異的綜合或垂直平臺分流,平臺流量來源渠道日趨細化。隨著商戶、賬號數量激增,平臺站內流量分配策略已由早期的相對集中化逐步走向碎片化,如千人千面規則等。部分平臺雖然人氣更高,或雖有一定時期熱點領域的傾斜式導流政策,但與之相伴的是高廣告負荷,用戶“注意力”和心智也會受到不小稀釋?!白⒁饬Α辟Y源在量級突破不易的同時,受流量碎片化影響化整為零,分散割裂,對產品需求的重塑威力大打折扣。
三是流量理性化。受疫情、收入等因素影響,居民整體邊際消費傾向未顯著改善,沖動網購日益減少。加之流量瓶頸下平臺功能、品類的多元化發展,理性消費、貨比三家成為市場主導情緒,有研究表明超過60%的消費者會在購物前做研究與計劃。“Z世代”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正在擺脫對單一平臺的崇拜依賴,將“注意力”更加放在選品、選時機和選平臺上。無論平臺如何,性價比、效率、服務才是購買決策的關鍵影響因素。流量理性化意味著“注意力”資源向客戶訂單“留量”的轉化多加了一道濾紙。
四是流量數據圍墻化。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和數據安全管制的加強,倒逼企業和機構、互聯網平臺、第三方數據公司之間,逐步形成數據的“圍墻花園”。加之數據合規、隱私計算等技術開發應用尚未完全成熟,跨主體跨平臺的數據獲取、串接和治理遭遇新障礙,數字營銷的數據驅動能力階段性受限。消費者決策路徑研判和碎片化流量重整聚能愈發困難,“注意力”資源的抓取挖掘和智能分發,無形之中又面臨量級、精度方面的進一步削弱。
(二)平均營銷效果顯著下降
新流量環境下,流量和“注意力”資源越來越貴,獲客成本日趨高昂,訂單轉化周期拉長,營銷漏斗模型的幾乎每一環節都面臨更嚴峻的投放效果損耗,整體投放效果明顯下滑?;ヂ摼W廣告投入產出比由早年的1:3乃至1:5,降至當前1:1.5-1:1.6的平均水平。盡管仍有足夠的效果空間支撐多數企業的營銷所需,但哪怕確實是好店鋪、好產品、好服務,也絕非能夠隨隨便便、閉著眼睛獲得成功。
中小企業開展數字營銷的主要猶豫點和顧慮,正是實際投放效果不佳。根據《2022中國企業數字化營銷成熟度報告》,調研中有86.9%的企業反映數字營銷的線索獲取占全部營銷方式的比例在50%以下。有74%的企業反映并未發現數字營銷獲客成本較之前有所降低。88.88%的企業數字化獲客最終成交比例在3%以下,有6.1%的企業可達到5%以上的比例。這固然包含產品差異、行業差異、操作差異等個性化原因,但是行業級的平均營銷效果下滑影響也不容忽視。
圖1 數字營銷獲客線索占全部營銷方式(含傳統方式)的比例
//數據來源:CMO訓練營《2022中國企業數字化營銷成熟度報告》
盡管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數量仍然持續健康增長,但同期數字營銷市場擴張乏力,優勢和潛力未被真正激發。截至2022年末,全國涉稅市場主體總量達到8407萬戶,較2021年末增長6.9%。而《2022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互聯網廣告與營銷市場規模較上年下降3.19%,其中廣告收入下降6.38%,營銷市場收入下降0.37%。
(三)產業創新發展亟待突破
一是供給側創新有待強化。首當其沖的是技術端,適應于新數據環境的技術支撐條件尚不成熟,碎片化流量重整、“花園圍墻”數據貫通治理所需的技術創新應用步伐亟待提速。其二為產品端,適應于新營銷態勢的獲客工具和方案創新不足,造成一邊銷售線索不理想,另一邊眾多散布流量無效沉沒。此外,面向中型企業的標化工具有余,分級分域產品較少;面向小微企業的低成本程序化產品不夠豐富。其三為服務端,適應于新競爭模式的更高階服務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具有更高品效推廣優勢的整合營銷尚未充分發展,面對各類平臺的割據和單爆品營銷的式微,全域全渠道和爆品矩陣策略的橫向整合營銷發展水平不高;面對獲客不易、留客更難的矛盾,除了最基礎最必要的廣告投放外,線索開發、用戶旅程追蹤、用戶體驗管理等站內運營深度不足,覆蓋營銷漏斗全鏈條的縱向整合營銷有待提質。另一方面,更具商業變革牽引力的數字化輔助經營業態尚在起步,“少人、少錢、少經驗”的中小企業僅靠只身力量,愈發難以打造深入主業場景的整套營銷體系,快速跟上流量、產品、內容、數據、渠道、交易、供應鏈、人才等全方位布局的數字化主流競爭模式,數字化輔助經營變得異常重要。為此,阿里巴巴要做“品牌數智化經營陣地”,騰訊部署打造“企業全域經營陣地”,巨量引擎由“流量場”向“生意場”挺進。
二是市場外延拓展有待破局。流量和“注意力”資源的本質是人,既蘊含消費者屬性,更蘊含各行各業的業者屬性。消費者覆蓋所有群體,消費者屬性的開發把握了流量紅利的機遇,以大眾生活消費及其背后的產業鏈供應鏈為服務對象,與擴大內需戰略高度契合。業者屬于專業人士,普遍行事理性,易形成用戶粘性。業者屬性的開發以中間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生產資料,以及產業園區、投資環境及其背后的產業集群為服務對象,不需過高且無關的流量支撐,客單價和復購水平更高,更適應當下的新流量環境,與制造強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有更大的契合面。
當前,數字營銷僅僅較為充分的開發利用了流量的消費者屬性,但是業者屬性的開發利用水平偏低,呈現“消強產弱”的格局?!?022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顯示,與生活消費強關聯行業的互聯網廣告收入占比高達98.4%,而工農業廣告所占比重僅為0.15%。
三是市場秩序倫理有待規范。流量紅利時期,數字營銷既有服務國家戰略的一面,也存在與國家政策導向不協調的一面。新流量時期,后者可能有所加劇。例如,追求“流量至上”異化為“刷單兼職”、“爆文”炮制、非法“引流”等行為,影響誠信經濟發展;追求“效果至上”異化為選品不慎,忽略企業發展的長期驅動力,劣幣淹沒良幣,形式大于內容,影響質量經濟、品牌經濟發展,可能會引發商業生態的系統性受損。追求“眼球至上”,可能異化為誘導用戶沉溺于感官快樂和淺薄刺激,遠離深入思考和踏實行動,對人的全面發展形成不良影響。
二、推動數字營銷創新突破的建議
一是支持數字營銷強化全方位供給創新。推動技術產品一體化創新。抓住數據要素元年契機,鼓勵隱私計算、聯合建模、元宇宙、AIGC方面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更好支撐平臺隔閡的消除與碎片化流量的創意拼接。大力支持有能力的頭部企業和第三方市場主體,強化技術驅動、分級分類的整合獲客工具開發,提升獲客精準性,助推流量規模競爭走向流量質量競爭。更大力度扶持高階數字營銷服務新業態。支持培育一批第三方整合營銷頭部和中堅企業,強化跨平臺跨主體的碎片化流量“整流放大”能力,提升橫縱結合的引流、觸達、轉化效果,助力企業創建有助于逆襲崛起的整合營銷新優勢。全面發展數字化輔助經營業態,使營銷數字化深入企業業務體系和流程改造,成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敲門磚,牽引形成以質量、個性為競爭優勢的新商業模式和新發展戰略。以此為基礎,在2023“消費提振年”及未來,助力孵化更多有分量、有話語權的優質企業和品牌公司,讓有利于保持市場活力的老樹新芽、新銳力量生生不息。
二是支持擴大數字營銷的市場外延。著力引導全面開展既有流量的業者屬性開發,在大眾消費型流量中深挖專業細分流量商機,創建高客單價、高粘性、高增值服務支撐的新盈利模式,增強市場外延張力,在活化新流量環境、延展“注意力”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在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區域協調發展、新發展格局等國家戰略方面做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提升行業級私域運營能力,創建云展會、專業資訊、論壇直播、音視頻推介、智能電郵、SCRM等組合營銷工具,探索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內外貿一體化等企業數字營銷樣板,開創園區品牌、區域集群、鄉村振興、投資環境等數字營銷典范,為區域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和招商引才提供更強賦能。探索有效政企合作模式,引導推動數字營銷服務與地方優質產業平臺、本土特色資源結合,發揮數字營銷鏈主企業優勢,以招引、孵化、服務賦能相結合的新模式,創建一批數字經濟特色主題產業園,助力盤活地方資產資源,打造數字營銷由產業服務到產業落地的新范例。作為必要的配套工程,應一并鼓勵發展以數字營銷為牽引的垂直產業聯盟,支持培育更多具備良好專業級認知素養的“數字營銷+”復合型人才。
三是引導促進數字營銷向善發展。制定長期政策導向,優化網絡法治環境,穩妥推進凈化措施。鼓勵支持數字營銷企業加強選品、選人、選伙伴機制建設,打造質量過濾器和品牌過濾器,夯實產品過硬的發展底座,促使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建立健全政企協同、公眾參與的評估監督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數字營銷踐行流量磊落、算法友好和智能向善,在網絡內容和風氣向好發展中扮演主動作為的積極角色,防范數字營銷庸俗化傾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