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30 16:36
【輪值主編手記】
建言獻策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張云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中心扶貧辦副主任、研究員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場艱巨的偉大斗爭,需要舉全黨全國之力,綜合施策,多方著力,多管齊下。本期一組文章從不同視角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綜合施策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統籌銜接意義重大。《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調查與啟示》指出,貧困縣脫貧出列后,扶貧防貧難題猶在、新題待解,要全面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做好政策接續,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建立多元化低收入群體幫扶機制,統籌銜接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政策;《以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長期減貧》提出,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實現減貧,既需要建立經濟發展紅利和公共資源的共享機制,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也需要開發人力資本,提升貧困群體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能力,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舉措。《農業產業化促進長效脫貧的思考》進一步提出農業產業化是解決長效脫貧的有效途徑,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產業化發展與貧困人口利益聯結機制,拓寬融資渠道,提供資金保障,全產業鏈發展培育區域品牌,全生命周期服務產業融入全球市場體系。
易地扶貧搬遷,是缺乏生存條件地區貧困人口脫貧最有效的手段。《重視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發展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提出要統籌搬遷群眾的后續幫扶措施,促進社會融入,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壓茬推進生態宜居搬遷等工程,著力解決同步搬遷人口問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
“互聯網+扶貧”已被證明在扶貧中作用大、潛力大。《平臺經濟助力精準脫貧的機理及路徑》探討了平臺經濟助力精準扶貧的嵌入機制、傳遞機制、銜接機制以及選擇機制,分析中國現有“互聯網+扶貧”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平臺經濟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如何跨越電商扶貧的“數字鴻溝”》分析認為,跨越“數字鴻溝”是電商扶貧邏輯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未來可以促進規模經營主體轉型,與貧困戶協同跨越“數字鴻溝”,還可以促進貧困戶內部家庭分工,充分發揮電商扶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扶貧要先扶志、扶智,本期幾篇文章聚焦于此。通過對涼山州的調研,《扶志扶智扶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動力》鮮明點題,扶志、扶智、扶技是貧困地區解決內生性貧困問題的長久之計和治本之策,要通過扶志破除思想上的貧困,通過扶智破除貧困群眾智育上的貧困和幫扶干部本領上的貧困,通過扶技破除技能上的貧困;不會說普通話一直是“三區三州”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脫貧的一大障礙,《學前推廣普通話是民族地區發展的戰略舉措》建議將“學前學會普通話”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全面推廣,使之成為普通話普及、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利器;集中連片特困區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集中連片特困區開發式扶貧方略》分析指出,應以市場為導向,以開發式扶貧為著力點,構建自我發展能力,多措并舉實現脫貧目標;《西藏教育精準扶貧脫貧的經驗與困難分析》經調查認為,西藏在教育扶貧脫貧實踐中,需要從思想認識、政策和資金、教育教學、教師隊伍、信息化建設、對口援藏等方面進一步采取措施。
樣章閱讀
(0)
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新產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要及時納入幫扶。
閱讀全文用地指標跨省域調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為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為大城市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用地指標,從而有效促進城鄉協同發展。
閱讀全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實現脫貧名貧困線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閱讀全文按照中共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新時期精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2016-2018)》的有關要求,為科學做好我院對口幫扶和平縣下車鎮雪峰村的規劃,我院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劉瑞、陶郁蓉、劉潔、林信群、王政等同志一行5人組成調研組,于7月13-14日,前往和平縣進行實地調研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