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 id="ck4uk"></center>

    綜研國策(39) | 深港“4+4”,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引擎

    時間:2017-07-07 12:20

    497949

    文/張玉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港澳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 深港跨境往來成為常態,為強化深港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深圳較之其他內地城市獨有的優勢。


     

    □ 香港現代服務業與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有機整合,這是深港合作的重中之重。


     

    □ 深圳和香港應“彼此利用,協作共贏”,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引擎。

    由于“粵港澳大灣區”名稱的排序問題,坊間一度有大灣區建設由廣東“牽頭”的傳聞。7月1日,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國家發改委、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協議明確“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征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國家有關部門意見達成一致后,共同推動落實”,這一傳聞終于塵埃落定。實際上, “粵港澳”稱謂主要是一種慣例或約定俗成。“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決定了港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較之由誰“牽頭”,更重要的是發現并培育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即哪個或哪幾個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帶動者和引領者。就此而言,深港責無旁貸。深圳+香港,應該成為帶動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01/ 粵港澳大灣區下的深港關系:競爭還是合作?


     

    在深港發展的歷史上,深圳和香港到底是競爭關系還是合作關系是一個老問題。在深港發展差距較大之時,這個問題就不時浮出水面,在粵港澳大灣區下,這個問題就更加凸顯。除了經濟產業方面的競爭外,文化差異也備受關注。有香港學者指出,深圳是北方文化,香港是南粵文化,深港合作缺少相同的文化基礎,認為從文化上看,港穗合作應該比港深合作更具底蘊。但從全球的角度看,承載異質文化的移民對有些國家和城市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香港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正是來自南粵文化之外的資源要素,才奠定了香港的工業基礎,助推1970年代的起飛。同源文化的順滑,異質文化的碰撞,哪一種文化基礎上的合作更有創造性和更具價值,似乎不應該是存在爭議的問題。


     

    港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有特殊性,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已經考慮到港澳兩個“一國兩制”下單獨關稅區的特點。每個城市都要考慮自己的核心利益,處理好共同利益,深港莫不如此。深港、穗港合作可以互補,并非互相排斥。香港需要審慎考慮深港合作、穗港合作的著重點和互補性,在合作進程中維護核心利益,做大共同利益,實現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協同統一。 


     

    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下的深港關系無非三種:一是競爭關系,二是合作關系,三是競爭與合作關系。理想狀態應該是第三種,深港及攜手同行,同舟共濟,同時也有一定競爭,能夠保持各自的社會活力和發展動力。


     

    02/ 跨境往來成為常態,深港經濟往來密切


     

    深港跨境往來成為常態,為強化深港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深圳較之其他內地城市獨有的優勢。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規劃署《北往南來》的統計,2015年,香港和內地之間每天有65萬人次跨境往來,相當于一個移動的中等城市。其中,來往內地的香港居民中有7成的目的地是深圳,大約23萬人次/日;赴港內地旅客中有6成來自深圳,大約7.5萬人次/日;在內地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9成在深圳,大約9萬人次/日。加起來,每天在深港之間奔波的人次高達40萬,占香港與內地每日跨境往來人次總量的60%。世界上沒有兩個城市之間如深港一樣,跨境往來成為工作生活常態,兩地居民活動半徑彼此覆蓋。


     

    深港兩地經濟往來密切。突出表現為跨境上班和跨境公干人次的變化。過去10年,跨境上班的香港人士大體穩定,而在香港上班的內地人士增長較快,2015年比2007年增加6400人,超過95%居住在深圳。經常跨境公干人士中,香港人士基數較大,內地較小。盡管過去10年總量有所下降,但主要是香港人士下降,赴港公干的內地人士實際上是增加的。這意味著兩地商務往來趨于雙向和均衡。盡管沒有深港之間的數據,但估計深港之間經常跨界公干的人士應該不會少。由此可見,雖有邊界存在,深港經濟和商務往來密切而活躍,并未受到較大影響和制約。


     

    表1  深港兩地經濟往來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規劃署《北往南來——2015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03/ 深港制造業比較:在現代與傳統之間


     

    通常認為香港制造業風光不再,那么香港制造業到底怎樣呢?與10年前相比,2015年香港本地制造業的機構數目、就業人數和增加值,均呈下降趨勢:機構不足萬家,就業不足10萬人,增加值不到400億港元。從行業上看,上升幅度大的是食品飲料和煙草制品,下降幅度大的是電器電子光學制品。前者屬于傳統產業,后者應屬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產業。總體而言,香港本地制造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且呈持續萎縮趨勢。


     

    表2  香港本地制造業2005-2015比較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年刊2016年版》。


     

    至于港資珠三角制造業,也與香港本地制造業類似。港資珠三角制造業企業高峰期有40萬家,如今只有3.2萬家;高峰期雇傭了超過1000萬工人,目前只有450萬。更嚴峻的是,港資珠三角制造業至今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2014年數據顯示,港資珠三角電子產品制造業不到20%,其他大都是傳統制造業。


     

    表3  港資珠三角制造業結構(2014)

    資料來源:香港工業總會《2015珠三角制造:香港工業未來的出路》。


     

    跨界公干中從事制造業的香港人士的數量,近年來也是下降的,從事制造業人員不足5萬人,其中“經理、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員”僅為萬余人,這與數量約為3.2萬家、雇用員工450萬人的珠三角港資制造業并不相稱,意味著港資珠三角制造業與香港的關聯有所弱化。


     

    表4  香港跨界上班和公干人士與港資珠三角制造業的關聯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規劃署《北往南來——2015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而深圳制造業則是另外一種景象。盡管統計指標和體系不同,但仍然可以得出結論,深圳制造業已經不是傳統制造業,它和香港制造業——無論是香港本地制造業還是港資珠三角制造業——有很大差別。


     

    表5  深圳制造業的發展(2016)
     

    資料來源:綜合整理。


     

    通過比較深港制造業,我們看到,從“在香港(本地)制造”到“由香港(在珠三角)制造”,香港制造業一路向下,似乎難以走上振興之路。這意味著,繼失去“在香港(本地)制造”之后,香港也將失去“由香港(在珠三角)制造”。因此香港的現代服務業以及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與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有機整合,這是深港合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深港合作能否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引擎的關鍵。


     

    04/ 深圳+香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引擎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開宗明義:“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系,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促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一方面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的綜合優勢,一方面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實現“國家所需,港澳所能”的有機對接。基于此,深港應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引擎。


     

    深圳現在處于產業鏈向外擴展階段,有較強的外溢效應,需要與香港的金融和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深圳的外溢功能(產業鏈擴展)+香港的輻射功能(金融投資),深圳的內向拓展(內地市場)+香港的外向跳板(國際網絡),可形成帶動功能。深圳制造(高新技術產業)+香港服務(工商業支援服務),深圳創新(催生新產業的平臺)+香港研發(發明及知識產權保護),可形成輻射效應。這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引擎的核心內涵。


     

    深圳和香港應“彼此利用,協作共贏”。深圳應推動實體企業進入香港,借香港之利提升發展水平,拓展市場。探索“深港+N”合作模式,聯手香港參與“一帶一路”,走向國際。借助香港的吸引力,吸引國際高端資源,推進有利于深港的合作項目。


     

    香港應將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與深圳的產業資源特別是制造業對接。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下以深港為主體的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布局開放式“工業4.0”。以深圳為主要對象,探索如何將香港自由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的深港合作,還包括如下內容:


     

    一是要素跨境流動的寬松與彈性調整。包括“一周一行”政策調整,口岸通關查驗簡化,通關自助化水平提升,特殊物流的征稅調整等。


     

    二是城市及社會管理方面的協作交融。如聘用港人參與深圳城市規劃管理(比如水務),拓展與香港公營機構及行業協會的合作,強化教育醫療領域合作等。


     

    三是率先探索落實港澳居民的同等待遇。重點關注一般居民在就業、稅收、社會福利、購房、加入公務員隊伍及參軍資格等的同等待遇。


     

    四是合作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落馬洲河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涉及深港合作的方方面面,是深港合作制度創新的重要平臺和難得機遇,對落馬洲河套進行全面、創新的制度性安排,意義重大。

     

     

    ()

    推薦閱讀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久久国产免费直播|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国产日韩久久免费影院|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91超碰碰碰碰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成人资源影音先锋久久资源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 久久免费视频1| 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