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24 15:17
各大醫院紛紛宣布將進行本地化部署,探索DeepSeek在智慧服務、智慧醫療和智慧管理方面的應用。
不過,“Deepseek+醫療”還停留在較淺層次的應用上,如何能真正活化應用海量的醫療數據,讓AI深入應用到具體而細微的診療當中,依然是生命健康產業亟待挖掘探索的內容。而當“AI+醫療”邁入下一階段時,醫療數據開放變得愈發關鍵。
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交通、氣象、醫療衛生等公共領域數據依法合規分級分類開放。
6月18日,深圳市羅湖區率先宣布推動共建市區兩級醫療數據語料庫,將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稀有”的公共醫療數據。與此同時,以臨床醫療數據賦能的“AI+醫療”,也將進一步反哺臨床診療。
一、匯集開放市區兩級醫療數據
“對于人工智能等行業來說,僅有市場數據而缺乏公共數據支撐,很難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存在數據的空白。”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院長助理、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在接受南方財經采訪時分析,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對于人工智能等領域企業意義重大。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向南方財經表示,目前在公共數據領域存在“數據孤島”現象,要推動公共數據開放首先要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目前市、區兩級醫院數據相對獨立,患者跨院就診需重復檢查、重復建檔,優質醫療資源也集中于市級醫院。”羅湖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局長曾德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這一現象,因此,這次發布的市區醫聯體共建語料庫將率先在全市探索推動市區兩級醫院數據共享交換,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南方財經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羅湖區政數局正在整合羅湖區醫院集團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全量數據,并與深圳市人民醫院在病理、腦神經、GCP等領域深度合作,實現數據共用,收集到市區兩級預計超過3PB的數據,為建立醫學語料庫提供數據基礎。
具體的操作執行方面,將由深圳市區兩級醫院主任專家牽頭組建專業標注團隊,開展語料數據的加工、標注與質檢工作,形成語料庫及垂類模型,這些數據成果脫敏后也將面向羅湖區內人工智能企業開放。
據悉,羅湖醫療語料中心目前已完成立項,正在推進實施。
二、醫療數據何以“反哺”醫療
“AI+醫療”的最終要義是輔助診療,推動醫學進步。那么,建設醫療數據語料庫對于醫院和臨床醫療的意義是什么?
羅湖人民醫院執行院長熊奕介紹,目前醫療領域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基層機構數據收集能力較弱,跨機構共享機制不流暢,這導致科研轉化難以實現,因此,建立醫療領域的數據共享平臺十分重要。
目前,深圳已有不少醫院在實際診療中推動“AI+醫療”落地。深圳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光鎖談到,在細胞病理學領域,深圳市人民醫院的AI診斷排陰率達到75%,準確性達到100%,這極大地減少了醫生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提升200%-300%。與此同時,AI賦能病理診斷還可以實現檢測結果互認和遠程病理診斷。
南方財經記者了解到,經過與深圳市人民醫院和羅湖區醫院集團的調研溝通,此次發布的醫療數據語料庫首期將圍繞病理診斷、體檢、超聲影像、DR放射、體重管理、GCP、腦功能早期AD篩查7大領域進行數據收集,并制作數據集。
發布會上,羅湖區與騰訊健康、華為云、阿里云、深圳聯通醫療健康、深圳瑞達昌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簽約,將在建設醫療語料庫等方面進行合作。
衛寧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經理介紹,衛寧健康在醫療場景落地、數據治理等方面具有優勢,將通過技術輸出、標準共建、生態合作三種模式參與羅湖醫療語料庫的建設。(南方財經記者 張曉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