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16 11:02
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在9月發布《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在11月下旬進一步發布《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
《方案》明確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條件,提出境外投資者需具備法人資格和醫療投資管理經驗;提供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和設備;彌補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務等。
獲準設立的外商獨資醫院類別為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醫院級別為三級。
《方案》出爐后,多個城市據悉已在積極與外資醫院接洽。據《南方財經》報道,綠葉醫療與深圳衛健委的合作,會是方案出臺后中國首個落地的外商獨資專科醫院項目。
中國的醫療體系以公立綜合醫院為主體,長期面臨就診壓力大、患者排隊時間長、醫生資源緊缺等問題。外資醫院的進入,預計將為中國的醫療體系提供更多元的供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受訪時指出,中國的醫療供給結構單一,專科醫療、康復醫療等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
他說:“外資獨資醫院的引入,不僅能緩解公立醫院的運營壓力,還能豐富醫療服務的供給結構,讓市民有更多高質量的醫療資源選擇。”
以深圳為例,當地一直在醫療領域不斷探索與創新,在跨境醫療合作上積累經驗。2012年投入運營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被視為深圳引入國際醫療管理模式的樣板。該醫院采用了香港公立醫院的管理和服務模式,不僅提升患者體驗,還在管理效率和診療質量方面為深圳醫療服務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郭萬達認為,正如港大深圳醫院在深圳落地一樣,外資醫院的引入將帶來技術、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溢出效應。
他舉例,外資醫院可能在醫療器械、藥品管理和服務流程等方面引入更高效的運營模式,其先進的服務理念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從而推動深圳醫療體系的進一步現代化。
不過,外資醫院的進入可能加劇原本就被詬病的醫療資源不均問題,高收入人群能享受到更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同時,低收入群體是否依舊會面臨醫療資源短缺?
對此,郭萬達指出,深圳近年來通過推進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設、新建醫院、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資源與人口分布的匹配度,更好地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他說:“深圳在原經濟特區外的區域,如龍崗、寶安、坪山等地新建了多家綜合性醫院,應對城市人口外遷和居住區域的擴展。”(聯合早報記者 林輝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