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具備打造海陸空全方位“電動深圳”產業軍團的基礎。未來,深圳可以著重從夯實綠色本底、強化技術創新、打造產業軍團、完善基礎設施、培育應用場景、實施國際化戰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打造“電動深圳”,形成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推動交通工具電動化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472萬輛,根據交通運輸部今年10月發布的數據,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5.2%。深圳較早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綠色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具備了打造海陸空全方位“電動深圳”產業軍團的基礎。未來,深圳要加快打造“電動深圳”,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
一、打造“電動深圳”的基礎扎實
打造“電動深圳”具有產業基礎。從2009年布局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2年深圳提出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從新能源產業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低空經濟和海洋經濟產業集群,無不彰顯著深圳“電動軍團”的實力。深圳已經在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等領域形成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供應鏈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圈。深圳不斷結合產業優勢培育新的應用場景,拓展和延伸電動化交通賽道,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在電動化領域的競爭優勢。
“三電三智”技術領先。深圳是最早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城市之一,2017年在全球率先實現公交全面電動化,2018年成功實現出租車全面電動化。深圳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關鍵技術和“三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部分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約178.6萬輛,位居全國第一。
不斷開辟電動交通新藍海。深圳充分利用產業優勢,結合低空經濟和海洋經濟需求,在無人機、電動船舶制造及應用領域發力,開辟電動交通領域的新藍海。目前,深圳集聚了17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70%,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50%,2023年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20%。在新能源船舶領域,深圳利用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優勢,積極探索新能源船舶,推動船用動力電池、電機、箱式電源、電池管理系統、充換電設備以及岸電儲能一體化設施等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發展。
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培育應用場景。深圳積極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超充之城”和“天空之城”。目前,深圳的充電樁已經超過37萬個,超充站已經建設了500座,超過加油站、加油槍數量。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覆蓋載客運輸、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及公共治理服務四大領域。力爭到2025年,全市開放無人機適飛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業航線總數突破1000條。同時,深圳持續通過開放應用場景推動產業發展,“電動深圳”產業軍團的版圖不斷拓展延伸,純電動物流配送車、泥頭車等賽道的應用和產業正在崛起。
二、全方位打造“電動深圳”的策略
深圳已具備打造海陸空全方位“電動深圳”產業軍團的基礎。未來,深圳可以著重從夯實綠色本底、強化技術創新、打造產業軍團、完善基礎設施、培育應用場景、實施國際化戰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打造“電動深圳”,形成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一是夯實“電動深圳”綠色本底。持續完善綠色電力體系,實現電動交通工具使用綠電。積極打造“源網荷儲多元互動體系”,進一步探索虛擬電廠、車網互動、光儲充放一體化等模式,構建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分布式能源電力設施資源全量接入,提高綠色電力占比,從源頭夯實“電動深圳”的綠色本底。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機、電動船舶等產業領域率先開展低碳、零碳園區和工廠建設,逐步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生產環節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強化“電動深圳”創新支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的深度融合,集中攻關突破eVTOL、無人駕駛和電動船舶等領域的關鍵技術,以自主技術筑牢產業“護城河”,掌握發展主動權。加快相關產業的概念驗證中心建設,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相關產業的標準建設,制定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路徑規劃,依托產業領先優勢,集中力量開展重點領域的國際標準編制工作。
三是打造“電動深圳”產業軍團。圍繞新能源汽車、無人機、電動船舶、純電貨車等領域,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集群,打造“電動深圳”的海陸空立體化產業軍團。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強化設計、品牌和知識產權建設,推動“電動深圳”產業軍團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四是完善“電動深圳”基礎設施。結合未來交通電動化、智能化的配套需求,以及電動交通工具的發展規模,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充電網絡的覆蓋面和便利性。依托“車路云”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智慧路端和云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交通樞紐、城市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典型示范應用場景。編制低空起降設施建設標準和設施布局規劃,構建層次合理、便捷高效的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五是培育“電動深圳”應用場景。堅持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圍繞“車路云”一體化、低空經濟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實際需求,在陸地、海上、空中打造立體化的電動交通工具未來場景,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提供應用場景條件。
六是推動“電動深圳”產業軍團出海。依托技術優勢,從以輸出產品為主逐步拓展到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通過收購品牌、企業等方式深度嵌入本土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互惠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韌性。通過國際產業鏈合作,推動“電動深圳”產業軍團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實現從貿易大市向貿易強市轉變。
//本文為深圳特區報理論周刊欄目特約稿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