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和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從政治高度和國家戰略需要出發,積極組織研究人員開展系列學習、座談會,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工作中,本號將陸續刊發我院研究人員有關學習和解讀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十四五”時期,我國正式開始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變。
一、黨的二十大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0年11月,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2021年始,國家連續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指導性文件和政策法規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是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是縮小差距逐步實現城鄉融合的過程,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鄉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和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綜合體,包括鄉鎮和村莊等。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有機一體。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鄉村優勢特色資源為依托,支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振興;通過提供培訓、技術支持、創業指導等培養本土人才,引導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促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人才振興;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文化振興;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生態振興;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實現組織振興。
二、創立駐鎮幫鎮扶村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廣東省出臺了《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將原來的脫貧攻堅轉變為全域全覆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歷史性、創造性地提出建立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機制,幫扶工作著力點從過去村一級轉向統籌鎮、村兩級發展。幫扶的重點從原來的貧困村莊及貧困戶轉變為鄉鎮層級,以鄉鎮為幫扶單元,把鄉鎮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發揮鄉鎮連縣接村作用,鄉鎮的統籌發展為實現城鄉融合提供了途徑,有利于打造以鎮域為中心的鎮村一體化發展新格局。2022年9月1日,《廣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有力地促進和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實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
三、落實駐鎮幫鎮扶村推進鄉村振興的五個原則
(一)強化鄉鎮層級的統籌規劃
強化鄉鎮層級在城鄉融合中的主體作用,以鄉鎮為單元,突出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形成鄉鎮特色;以鄉鎮為單元,完善和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集約利用提高服務能力;以鄉鎮為單元,依托一產,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以鄉鎮為基層節點,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二)聚焦“五個提升”主要任務
根據《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關于做好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組團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圍繞各鄉鎮自身短板和突破點,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明確聚焦“五個提升”主要任務,把“十四五”期間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保持政策、資金、幫扶力量基本穩定,集中力量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水平、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鎮域公共服務能力、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水平,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進強鎮興村,明確資金安排精準推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落地見效。
(三)按照“循序漸進”梯次推進
鄉村振興是長期戰略,駐鎮幫鎮扶村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創新舉措,需要把握節奏,循序漸進,準確聚焦階段任務,不定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突出重點,突出難點,聚焦最需資源傾斜,最需資金撬動的事項。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重點謀劃推進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項目,不搞一刀切,重點發揮政府資金對相對落后村發展的撬動和帶動作用,促進鎮域平衡發展。
(四)發揮幫扶資金“引導”作用
嚴格執行幫扶資金使用規定,堅持問題導向、惠民導向、實效導向,圍繞資金使用“正面清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解決鄉村振興的短板弱項和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強化資金帶動和引導作用,謀劃推進精品項目,做優品質、做出特色。突出資金的“撬動”作用,撬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干勁兒,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發揮幫扶資金“四兩撥千斤”功能。
(五)持續發掘內生動力和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鄉鎮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帶來先進地區的人力、智力、資金、資源,通過助力、配合、協助等措施,實現對鄉鎮的“幫扶”。利用各種資源幫助鄉鎮借力使力,配合鎮黨委、政府達到持續發掘內生動力和能力,發揮群眾、經營者的主觀能動性。
(15)
2018年開年的1月15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批復》,實際上熟悉深圳情況的人都知道,深圳經濟特區早在2010年已經拓展至深圳轄區全境,特區管理線雖然已經喪失實際管理意義,但名義上和物理上依舊存在,客觀上對深圳整個城市的發展造成一定約束。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刻,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特區管理線,顯得意義非凡。
閱讀全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實現脫貧名貧困線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