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和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從政治高度和國家戰略需要出發,積極組織研究人員開展系列學習、座談會,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工作中,本號將陸續刊發我院研究人員有關學習和解讀文章。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中可以領悟到“堅持系統觀念”這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運用。“實現高質量發展”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存在緊密關聯的內在邏輯,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其耦合產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一、高質量發展助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創新為第一動力,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蛋糕,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提升居民收入,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程。
首先,高質量發展通過做大蛋糕提升全社會居民收入。高質量發展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也是做大蛋糕的過程,伴隨“質”“量”雙提升,居民收入將增加。提高居民收入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內涵,在生產、分配與消費共同作用相互促進下,高質量發展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程。
其次,高質量發展通過提供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高質量發展將遵循現代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的一般規律,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趨勢,推動各類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業態和商業模式。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產業結構的升級與高級化,技術密集度、人力資本密集度和知識含量、智能化程度不斷得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將產生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有利于提升勞動者報酬,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升全社會購買力,創造更大規模市場,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建立經濟良性循環體系。
最后,高質量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奠定勞動報酬提升基礎。經濟高質量發展依靠勞動生產率、技術進步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新動能、新源泉。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形成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推動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勞動報酬提升奠定物質基礎。
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賦予新時代共同富裕以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機統一起來,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完善收入分配機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樣有利于激發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者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第一,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通過統籌資源配置促進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在更廣闊的區域內統籌要素、資源,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要素配置使用效率,有助于促進高質量發展。
第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通過激勵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體現勞動力要素、技術要素、資本要素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分配機制,鼓勵勞動致富,激勵技術創新,讓勞動、技術等要素更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激勵勞動者積極性、創造性,激發科技創新在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源泉和新動能。
第三,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通過提升人力資本促進高質量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也是增強再分配公平性的體現。教育、醫療、勞動就業創業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擴大教育培訓、醫療健康、就業創業服務覆蓋人群,提升全社會的人力資本積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撐,促進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僅緊密關聯,而且存在耦合性,相互影響、相互推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會生成強大的內生動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
(15)
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部署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減稅降費等改革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
閱讀全文如何根治城市久治不愈的安全頑疾?深圳在應對風險時該做些什么呢?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公共政策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王梅等資深專家在為城市公共安全把脈時指出,城市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城市風險的主要隱患,建議深圳要不斷完善城市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