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陽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海洋地質學碩士
一、“海洋十年”是一場大規模變革性海洋科學運動
2021年1月,《“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實施計劃》(簡稱“海洋十年”)獲得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并正式啟動。“海洋十年”是一項聯合國全系統倡議,以“推動形成變革性的海洋科學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將人類和海洋聯結起來”為使命,提出七大預期目標:一個清潔的海洋、一個健康且有恢復力的海洋、一個物產豐盈的海洋、一個可預測的海洋、一個安全的海洋、一個可獲取的海洋和一個富于啟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
為實現“海洋十年”愿景,倡議通過“計劃”(Programme)、“項目”(Project)、“活動”(Activity)和“捐助”(Contribution)4個層級“行動”展開,并設計了多樣化的參與方式:一是“海洋十年”國家委員會,負責從國家層面整體協調全國的參與者;二是地區、部門或專題性利益攸關方平臺,即自由行動者組成的團體;三是“海洋十年”聯盟,通過有針對性的網絡、資源調動和影響力促進各方對“海洋十年”的廣泛參與;四是“海洋十年”實施合作伙伴,即利益攸關方機構,如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大學等。
二、深圳參與“海洋十年”全球倡議須解決三大短板
截至2022年2月,國際海洋學委員會已公布了第一、二批行動方案清單。美國憑借其強大科研實力和悠久歷史,主導發起44個行動,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中國僅香港、上海、廈門三地各一個行動入選,暫列第十。觀察我國參與城市共性特征不難看出,香港、上海兩地項目均依托國家實驗室這一重大載體發起。廈門則擁有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后加入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PNLG)、東亞海域環境管理項目組織(PEMSEA)并開展了一系列海岸帶方向的示范合作。盡管作為我國海洋科學“重鎮”的青島,暫未有行動入選,但中國唯一代表喬方利出自青島,“海洋十年”中國研討會也于2021年在青島召開,不出意外不久便會發動一輪行動攻勢。
//各國參與“海洋十年”各層級行動個數統計(包括計劃級、項目級、貢獻級)數據來源:https://oceanexpert.org/document/29188
從行動主體上看,深圳缺乏國家級海洋科學平臺載體依舊是核心瓶頸。由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期與“海洋十年”雙期疊加,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和國家海洋開發銀行三大核心項目仍處于規劃建設中,前半程發力困難。此外,核心科研載體缺失的后續效應將導致進一步難以融入全球海洋科學合作網絡(如下圖,我國參與海洋科學合作主要以中科院、中國海洋大學等為核心),吸引國際海洋組織入駐更是難以實現。
//2000-2017年海洋科學領域主要機構國際合作網絡圖(圓點大小與海洋出版物數量成正比)數據來源:全球海洋科學報告2020
從組織實踐上,深圳缺乏統籌謀劃全球性海洋大型計劃活動經驗。大型國際海洋倡議、海洋大科學計劃的組織形態往往具有占用資源規模大,技術難、投入大、時間長等特點。深圳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頂層設計,決策機制、運行程序、績效評價體系等制度體系尚不健全,部分有實力的科研機構、企業和NGO組織長期缺乏專業化國際培訓輔導,難以真正參與國際海洋大科學合作。
從氛圍營造及長遠發展上看,企業、民眾海洋意識淡薄導致參加積極性不足。一方面,涉海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缺失全球視野和忽視長遠利益。事實上,涉海企業作為海洋科學的直接貢獻者和受益者,參與行動有助于把握前沿趨勢、找準商機、建立高質量合作伙伴、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市民海洋科學意識素養的缺失導致參與積極性整體不高,對“海洋十年”理念和內涵理解不足。《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17》顯示深圳沿海城市海洋意識指數僅位列全國第七。此次“海洋十年”不僅僅是科學家的盛宴,其鼓勵政府、私營企業、基金會和公民社會組成廣泛參與。因此,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亟需系統發動各方力量擁抱“海洋十年”。
三、用好十年“試金石”,另辟蹊徑出新機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加緊制定深圳參與海洋十年專項計劃。由市海洋相關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和不同領域的工作組,從科學、商業、法律、國際合作、規則治理等不同領域制訂參與路線圖,探索貢獻深圳方案,打造“海洋十年”先行示范城市。由政府牽頭加入“海洋十年”聯盟,構建豐富多元“海洋十年”實施合作伙伴關系,力爭國際級海洋計劃、項目、活動落戶深圳。
二是找準定位,從低層級行動入手實現參與者向發起者有序轉變。目前,深圳短期內直接發起計劃級、項目級活動仍不現實。建議由低層級活動入手,將中國海洋博覽會等活動申請納入“海洋十年”范疇,爭取參與1000家海洋初創企業聯盟、海洋教師全球學院等國際項目。探索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和國際海洋開發銀行三大載體“建學相長”,鼓勵組建團隊在參與過程中把握前沿趨勢、摸清發展需求、吸引國際人才、建立常態化合作伙伴關系。發揮深圳“四個90%”優勢,鼓勵“企業+金融+科研機構”組團式尋找海洋技術商機,對前沿技術開展投資和聯合研發,提升可行性。探索聯合香港、廣州等大灣區城市利用海洋共性技術優勢聯合發起項目。建立一批社會海洋意識教育基地,開發包括海洋科普視頻、海報、游戲、互動平臺等多種海洋素養教育工具。
三是瞄準切入點,搶占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高地。海洋相關數據、信息和知識的數字化、獲取、管理以及最重要的使用,將是“海洋十年”成功的基石。因此,依托深圳電子信息(大數據)優勢,瞄準全球海洋大數據中心、水下傳感器等新基建缺口,探索研制一批多用途海洋平臺降低數據獲取成本,推動與可再生能源(風能、波浪能等)、水產養殖、航運物流、海洋研究等協同發展,構建完備海洋數字生態系統,貢獻深圳先進技術力量,搶占海洋數據高地。
(25)
河南省安陽市地處京津冀與中原城市群戰略要道,交通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較好,基礎支撐有力。本項目為安陽在新時期探索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的轉型發展新路徑,推動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建設提供指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