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雜志社
時間:2019-10-15 16:28
【輪值主編手記】深化對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的認識
楊宜勇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轉變。如今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必然要求,對其重大意義的認識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首先,高質量發展符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的發展規律。馬克思在其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中,不僅將擴大再生產區分為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而且將擴大再生產進一步區分為內涵與外延兩種類型,并且對內涵擴大再生產的實現要素進行了詳細分析。這對于我們今天促進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歸根結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內涵擴大再生產。在新時代,生產規模的擴大必須緊緊依靠技術進步,努力向生產的深度和高度進軍,全面改善生產要素(活勞動、生產資料要素)質量,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全要素生產率。
其次,高質量發展是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選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的最直接表現,也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的制約因素。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質的大幅度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擴張,給全國各族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再次,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體制機制發展梗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高產品的品質、檔次和附加值,向產業鏈高端邁進,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貿易強國建設,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只有更好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不斷開拓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加快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期論題一組文章,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外貿易、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多視角進行研究,旨在為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對策做一些探索,為新中國70華誕獻禮!
樣章閱讀
(0)
5月29日,我院灣區經濟與產業規劃研究所順利中標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開采購項目《深圳市海洋旅游業發展策略及組織實施》。本項目將通過緊跟郵輪、游艇、海上休閑、水上運動、賽事策劃等海洋旅游行業的發展最新前沿趨勢和動態,開展前期研究與調查、國內外經驗借鑒,提出深圳海洋旅游業發展策略,推動深圳海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下一階段,項目組將按照委托方要求盡快啟動前期研究與調查工作,全面推動項目開展。 (陳美婷)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