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1 15:50
2019年3月11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代表團赴阿聯酋迪拜參加“全球金融論壇”,并與英國Z/Yen集團以及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聯合發布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5)”。智庫交流與合作部部長馮月秋及項目協調員劉文君出席了此次活動。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當今世界經濟疲軟脆弱。首先,從現狀來看,雖然二戰后全球經濟持續增長,但整體增速放緩。全球負債已經持續多年處于高位,已接近400%,其中自經濟危機后政府負債占比逐漸增高。同時,各國為刺激經濟貸款利率維持低位,以英國央行為例,自其1694年成立以來,貸款利率首次持續維持在1.0%以下。
沃爾夫指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全球貿易總額基本維持不變,并未回升至以前的水平,并與實際GDP基本持平,這表明全球化發展進程停滯不前,穩定不變表示實際上已出現衰退。
展望未來,沃爾夫認為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預計態勢包括以非洲、亞洲為主的人口巨幅增長,全球經濟發展增速進一步放緩、預測低至3.0%,以中、印為主的亞洲經濟走高,全球各國保持低貸款利率且與日本趨于接近,以及以中美及美歐為主的國際貿易爭端不斷等。
同時,他認為地緣政治將變得更加棘手,以美國為例,其目前主要競爭對手中國與冷戰時的對手蘇聯相比,從按購買力折算的GDP、總人口、出口額來說,體量都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相對于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中美雙方的沖突將更難以處理。
會議當天,同時發布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5)。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國際聲譽等方面對全球重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分和排名。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多倫多、蘇黎世、北京、法蘭克福。
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研究了112個金融中心,包括102個位列正式榜單的中心和10個候補中心,正式榜單中三個新晉中心為斯圖加特、科威特和內羅畢。本期指數共采納133個特征指標,定量數據由第三方機構提供,其中包括世界銀行、經濟學人智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等,同時結合了來自全球各地共2373位受訪者填寫的在線問卷調查。
前五名金融中心排名與上期相同,相互之間評分差距甚微。紐約依舊占據領先位置,倫敦和香港的評分與上期基本持平,新加坡、上海的評分略有上升,分別位于第四和第五。多倫多排名有較大幅度上漲,從第十一上升至第七。
本次排名中絕大多數金融中心的評分有所提高,整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亞太地區排名前五的金融中心的平均分已超過其他區域,整體穩健上升,以下八個金融中心排名進入前十五,分別是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北京、悉尼、深圳、墨爾本。北美地區亦有不俗的表現,其中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倫多、蒙特利爾和溫哥華的評分有顯著增長。西歐地區金融中心評分仍不穩定,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和都柏林或受益于英國“脫歐”、評分有所上升。
本期指數中,中國內地上海、北京穩居前十,另有7所城市進入榜單,分別為深圳、廣州、青島、天津、成都、杭州、大連。雖然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大連的評分有不同幅度的上升,本期排名較上期略有下降。
本次報告首次出現金融科技(fintech)章節。其中指出,雖然由于相關數據不足,本期指數所采納的特征指標中尚未
包括金融科技,但在線問卷中已囊括相關問題。填寫問卷的業界人士認為,吸引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重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別為規章制度、人力資源、金融環境及信息及通信技術基建,同時提出金融科技包括四大項內容,分別為大數據分析、網絡安全、支付系統、交易平臺。本次報告通過問卷調查的反饋,進行如下排名,其中上海第四,深圳第七。
此外,會議期間,我院代表與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首席執行官阿利夫·阿米立(Arif Amiri)先生就中國及深圳經濟發展情況交換了意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