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22 09:02
2016年12月20至21日,應韓國京畿研究院(GRI)邀請,我院資深研究員李津逵、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振宇,以及智庫交流合作部部長馮月秋和項目協調員張蔚一行四人參加了由韓國京畿研究院主辦的國際會議,會議主題為“人類與住區——人性化城市和區域發展”。
該會議由韓國京畿研究院、韓國亞洲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支持機構有京畿道、韓國規劃師協會、韓國城市設計研究院。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蒙古、俄羅斯、越南、英國15位國際專家學者在會議上發表了演講。
12月20日上午,論壇在京畿道道尹、議長和京畿研究院院長簡短致詞之后開幕。倫敦大學馬修•卡爾教授做題為“空間質量——目標、障礙與著重點”的主旨演講,各國專家代表就會議主題“人性化城市和區域發展”展開討論。12月20日下午到21日上午,進行了五個專題研討:城市和地區發展、住房和城市再生、大都市區域的遷移和流動、就業、社區和居民。12月21日下午舉行了三場特別會議:移民和多元文化、跨境合作、國際學生視角下的韓國多元社會。共計60余名專家學者發表演講、參與討論。我院李津逵研究員做了題為“城中村——深圳的秘密”的演講,胡振宇所長做了題為“從經濟學視角看不穩定就業與青年就業”與“跨境合作:香港與深圳的七個銜接”的討論發言。
本次國際會議將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亞洲各國情況展示出來,有共同的規律,也有各自的特點:
一、以人為本是各國城市化共同的核心。不僅中國提出“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韓國專家提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共同體和社區如何介入,城鄉規劃應當是居民的規劃;越南專家提出先了解居民需求,再制定政策;印度學者特別強調公眾參與。
二、城市化是伴隨一國現代化的必然過程。亞洲各國都是在二戰之后隨著工業化進入城市化,并且農業轉移人口首先是向大城市集中。例如越南目前處在加速城市化的起始階段,農民進城帶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300萬人口的蒙古城市化率超過了60%,首都烏蘭巴托就有150萬。韓國首爾也曾是一城獨大,直到2010年作為首都圈的京畿道才出現人口的迅速增長。所以一位俄羅斯專家說:“現代社會是城市社會”,蒙古專家說需要讓進城牧民學習城市文化。
三、城市化對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各國專家探討了 “領導力”、“管治能力”、“恢復能力”、“設計”等概念表達在城市化過程對政府能力的挑戰。在公共交通、保障性住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各國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這也說明在公共政策領域中各國的相互借鑒還是相當充分的。
四、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城市化中確有不同之處。一方面中國在城市化中有許多有效的機制,例如城市土地的公有制,相比蒙古在土地私有化之后,城市中公共空間營建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廣東和深圳的“城中村”在加速城市化提供了政府根本無法提供的超大規模的低成本生活區,深圳與香港之間形成了跨境合作的典范;同時其他國家也有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例如首爾和倫敦都有類似于北京的“綠環”,但是在城市擴張中都有效地保留下來沒有被蠶食,論壇所在的京畿道,包圍了作為首都的首爾和作為廣域特別市的仁川,地理上很象包圍了京津兩市的中國河北省,但其發展卻遠非河北可比,是韓國實力最強的區域。
會議地點是京畿道創意經濟與創新中心(GCCEI),坐落在被稱為“韓國硅谷”的盆唐區板橋。截止2014年,京畿道人口達1236萬,占韓國總人口24.1%,是韓國人口第一大??;截止2014年,京畿道經濟總量達3億美元,占韓國GDP總量24%,位列韓國第一。板橋科技谷是一個只有十年歷史的新城,面積70公頃,有多條軌道交通交匯于此,入駐了上千家高技術企業,提供就業崗位7萬個,在這里居住的居民約5萬人,年產值超過了韓國的汽車出口額。
京畿研究院于1995年成立,作為京畿道智庫,該機構通過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致力于增強京畿道的市、郡競爭力,提高京畿道民生活品質,研究領域包括地方自治與地方行政財政、地方議會、社會福利、南韓北朝交流、住房與城市規劃、經濟、文化旅游、交通、環境。設有經營企劃本部與對外合作處兩大行政部門與共存社會研究室(社會福利)、共感城市研究室(區域與城市規劃)、共贏經濟研究室(產業經濟)、人類交通研究室(交通系統)、生態環境研究室(環境)、北部研究中心(京畿道北部發展與南韓北朝交流)六大研究部門。截止2015年12月,該研究院有72名博士學位的研究員,65名碩士研究助理,另有31名行政人員。院長林亥圭博士一行曾于2015年8月26日到訪過我院,并與我院簽署了合作協議。
林亥圭院長在會前在京畿研究院接待了綜合開發研究院代表團。林亥圭院長指出,此次會議是研究院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國際會議,以后將每年舉辦。關于明年的會議議題,林亥圭院長也聽取了各國專家的意見,備選會議主題有城市化、新經濟、亞洲使命。明年會議擬定時間為2017年9月,會議主題也將與本次會議各國際代表團進一步商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