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融所
時間:2019-06-11 14:36
6月11日,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第3期“中國‘雙創’金融指數”(以下簡稱IEFI)正式在“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上發布。
IEFI緊密結合創新創業活動的金融需求特征,從“雙創”金融機構、“雙創”金融服務、“雙創”金融績效、“雙創”金融政策和“雙創”金融生態等五個維度選擇57項評價指標,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國內31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支持“雙創”事業發展情況進行系統評價。IEFI首期發布于2017年,此后每年發布一次。
圖1 第3期“雙創”金融指數31個城市綜合得分比較
本期31個金融中心城市的雙創金融發展綜合排名結果如圖1所示,前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蘇州、重慶、南京和西安。北京、深圳和上海繼續穩固“雙創”金融發展領先地位優勢,三者無論是金融支持“雙創”的力度和廣度,還是自身所具備的“雙創”基礎和實力,均是國內城市發展標桿。
從綜合實力增長來看,得分增長前三甲城市分別是成都、西安和北京。其中,成都本期綜合得分增長排名第1,連續兩年快速增長,一舉超過杭州,躍居全國第5。西安則是上期得分增長冠軍,本期以得分增長亞軍的身份,實現快速崛起,首次躋身全國十強行列。
從總體增長勢頭來看,經歷了2017年的快速增長之后,2018年國內各城市“雙創”金融發展勢頭有所放緩,特別是排名領先的上海、深圳等城市較為明顯。究其原因,一方面,2018年國內股票市場IPO顯著放緩、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銳減等因素,導致“雙創”金融績效等指標表現不佳;另一方面,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去杠桿、整治金融亂象等因素影響,創新創業活躍度較上一年有所回落。
“雙創”金融機構主要評價天使、VC、PE、銀行機構以及地方金融服務機構等與“雙創”活動結合緊密的機構,分項排名前十強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廣州、成都、南京、重慶和武漢。其中,分項榜單排名前四的城市,所集聚的私募股權機構以及地方金融服務機構資源,大約占31個城市總量的將近一半(圖2所示)。
圖2 “雙創”金融機構分項得分分布示意
“雙創”金融服務用以評價和反映金融業對“雙創”活動主體金融服務需求的支持情況,包括股權融資服務、并購服務和債權融資服務。該分項排名前十強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杭州、成都、南京、廣州、天津和重慶。其中,該分項得分增長最多的兩個城市是蘇州和成都,兩者一舉躋身分項前十行列;分項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是合肥,上升9名,排名第13位。蘇州和成都的并購服務有大幅度增長,合肥在小額貸款支持“雙創”活動方面有較大進步。
從融資結構來看,只有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杭州和成都等6個城市股權融資服務對“雙創”融資服務共獻超過50%,其他25個城市“雙創”活動主要依賴債權融資服務。這25個城市分項得分一半以上是來自債權融資服務貢獻的,絕大多數城市所能提供的股權融資和并購服務是微乎其微的,遠遠無法滿足本地“雙創”事業發展的金融需求。
圖3第3期IEFI各城市雙創金融服務分項得分結構
“雙創”金融績效主要通過評價本地區金融支持“雙創”活動的直接成果,包含創業板上市、新三板掛牌、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和雙創成果等指標。該分項排名前十強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武漢、成都、長沙、寧波和廈門。分項排名提升最大的是鄭州,排名上升5個名次,躍升至全國第13名,鄭州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數量有十分顯著的增長。
“雙創”金融政策是本期新引入的評價維度,通過評估各地在雙創金融機構發展扶持政策、雙創金融服務引導支持政策以及雙創金融生態優化促進政策等三方面反應政府對“雙創”金融的引導和支持情況。分項排名前十強依次是成都、深圳、北京、廣州、大連、上海、廈門、南京、蘇州和鄭州。其中,成都的政策支持力度排名第1,是國內利用政策引導金融支持“雙創”發展的典范城市。“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對創新創業活躍度帶來的支持效應就會越顯著,如圖4所示。分項榜單前十城市中的大連、廈門和鄭州均未進入綜合排名十強,說明政策效果的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政策真正落到也很關鍵。
圖4“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與創新創業活躍度的關聯
“雙創”金融生態主要評估城市在支持“雙創”金融發展外部環境方面的成效,包括創新創業活躍度、雙創人才支撐、金融中介服務等。分項排名前十強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重慶、杭州、蘇州和鄭州。北京首次超過深圳,奪得該項排名榜首位置。深圳、上海繼續保持該項排名前三甲地位,但領先優勢明顯明顯縮小。西安和成都是“雙創”金融生態優化改善最為顯著的城市,本期得分增幅超過了50%。除此之外,成都、廣州、重慶和鄭州也有顯著的得分增長,是“雙創”金融生態營造方面的佼佼者。
本期IEFI還對31個城市“雙創”金融發展的特色亮點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在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評選出一系列十佳城市。其中,北京、深圳、廣州和成都將6項十佳榜單收入囊中。本期六個領域的十佳城市完整榜單如下:
l 股權投資實力十佳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蘇州、寧波、天津、成都和南京。其中,杭州私募股權機構數量和規模均排名全國第4,2018年數量達到1598家,資金管理規模合計896億美元,僅次于京滬深。
l 股權融資規模十佳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杭州、成都、廣州、南京、天津和無錫。2018年,成都地區全年發生的股權融資規模合計達到了1584億元,其中并購規模僅次于北京和深圳,排名全國第3。
l 企業上市掛牌十佳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長沙、成都、廈門和寧波。除北上深廣一線城市外,杭州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企業數量是大幅領先其它城市的,2018年末達到了2429家。
l 政策支持力度十佳城市:成都、深圳、北京、廣州、大連、上海、廈門、南京、蘇州和鄭州。成都在雙創金融機構發展扶持政策以及雙創金融服務引導支持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均是國內最大的,深圳則在雙創金融生態優化促進政策方面支持力度最大。
l 創新創業活躍十佳城市:北京、深圳、上海、西安、廣州、成都、重慶、杭州、蘇州和青島。其中,西安2018年新設市場主體數達到創紀錄的54.3萬家,全國排名第1;成都創新創業熱度全國第1,百度熱搜指數達到了55902條,同時當年新設市場主體數也達到了54.1萬家,與排名第1的西安幾乎持平。
l 創新創業人才十佳城市:廣州、成都、重慶、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杭州、北京和長沙。其中,深圳、廣州和西安是2018年人口凈流入量最多的三個城市,均超過了40萬人。相對來說,北京是十佳城市中唯一一個人口出現凈流出的城市,全年減少16.5萬人。
成都在雙創“金融”創新發展的探索上起步較早,早在2009年即設立了科技型專營支行。隨著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以來,成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創新創業引領行動,迅速成為我國西部“雙創”高地,在探索“雙創”金融創新發展上步伐加快,已經形成較好的發展態勢。
本期成都得分增長在31個城市中排名第1,連續兩年保持快速增長,一舉拉近了同領先城市之間的分差,全國排名上升到第5,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3,位居中西部地區排名第1。
作為繼北、上、深、廣之后“雙創”金融發展和支持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成都的成功經驗在國內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借鑒意義。總結成都發展特色和亮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在推進政策支持和打造金融服務平臺方面不遺余力,通過整合資源打造五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和兩大金融生態保障平臺(成都交子金融“5+2”平臺),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了體系化、綜合性、一站式的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的金融服務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