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5-26 14:59
機器人擔任文博會迎賓志愿者、演奏水平達鋼琴六級的彈琴機器人、AI拍攝眼鏡、AI陪伴玩具……在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上,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AI應用場景。據悉,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人工智能展區,全場6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知名企業參展。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甲骨文破譯、古城保護等項目紛紛迎來“數字新生”。
透過本次展會可以看到,當文化融合數字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大模型和新型智能終端的推動下,展現出了新的活力,文化正加速向新質生產力方向發展,以“文化+科技”“文化+人工智能”的方式,展現出文化的新勢力。
據了解,本次展會首次設立人工智能展區,集結優必選、元象、影石創新等60余家AI領域“頂流”企業,覆蓋從底層算法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為文化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文化新業態。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院長助理、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化產業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正呈現出新的發展機遇。一是數字創意、游戲、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成為文化發展的新形態,滿足了年輕一代的文化需求。二是文化消費正通過新一代智能終端作為載體,融入到終端消費,如以AI眼鏡等智能終端,成為文化植入和文化發展的新載體。三是傳統文化的IP化在加速,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新型智能終端等科技和產業的發展趨勢下,傳統文化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傳統文化從過去刻板的文字、文物、傳統的人工形象等方式,正全面轉向數字化、沉浸式、IP化方向發展。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蓬勃崛起,推動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消費的新方式。”曹鐘雄說。
//外形酷似UFO的全球首款載人飛碟驚艷亮相文博會。該航空器配備了一體式玻璃座艙罩,確保旅客360°無死角的觀景視野,為文旅體驗場景提供專屬服務。深圳商報記者 肖兵峰 攝
據悉,近日發布的廣東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多處地方提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例如,《關于推動廣東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采用4K、8K、高幀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拍攝制作且票房達到3000萬元的影片,給予200萬元獎勵。《關于推動廣東動漫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動漫影視行業積極融合應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360°全景、全息、裸眼3D等高新技術,推動AI技術在內容譯制領域的應用。
本屆文博會上,國內企業積極發力“出海”,眾多外國客商則走進文博會,中外文化企業和客商通過“走出去”和“走進來”,明顯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推動了中外文化產業的雙向奔赴,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所執行所長明亮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內有不少優秀的文化產品通過國際化、市場化的方式和渠道在全球進行廣泛傳播和擴散,獲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受眾的關注和青睞,產生了深入了解中國故事、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這些都為今后中外交流以及在其它領域的務實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進一步推動企業文化產品和服務出海,明亮認為,要持續加強對出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優化迭代,同時,推動更多數字文化產品揚帆出海。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游戲《黑神話:悟空》、電影《哪吒》等只是牛刀小試,在游戲、影視、動漫等文化產業方面仍然面臨跨國文娛產業巨頭的挑戰,其背后比拼的不僅是巨大的創意和成本投入,更是持續性的產品創新、優化、迭代、營銷等綜合能力。(深圳商報記者 陳小慧 張郗郡/證券時報記者 胡華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