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5-10 14:32
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18758億元,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增速高于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我國主要大城市經濟呈現“北進南穩、工業強基、外需驅動、投資托底”的顯著特征,北方超特大城市通過工業升級實現經濟突圍。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消費領域呈現"東冷西熱"分化格局,往年消費的“主力軍”東部主要大城市普遍跑輸全國平均。
一、上海北京經濟規模擴大,北方城市增速較快
上海、北京和深圳經濟規模繼續領跑全國。按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及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上海和北京經濟規模分別從去年一季度的11098.46億元和10581.4億元,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2735.06億元和12159.90億元,經濟規模持續擴大,領跑全國城市榜單。
深圳穩居全國第三,重慶和廣州經濟增速放緩。一季度,深圳、重慶和廣州經濟規模分別為8950.49、7574.79和7532.51億元,位列全國城市GDP第三至第五名。其中,深圳GDP總量增量均穩居全國第三,第一季度GDP增量達635.51億元,增速為5.2%。重慶和廣州的GDP的增量增速有所放緩,被深圳拉開差距,增速分別為4.3%和3%,比去年同期分別放緩了1.9和0.6個百分比,一季度GDP增量分別為342.76億元和371.37億元。
北方超特大城市增速跑贏全國平均。一季度,重點觀察城市中,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5.4%的有成都、青島、天津和北京。北方超特大城市GDP增速較快,青島、天津和北京的GDP增速分別達5.9%、5.8%和5.5%。一季度,青島和天津的GDP增量達327.80億元和304.22億元,超過了體量更大的武漢的227.25億元。即使對比兩個超大城市重慶和廣州的增量也差距不大,表明了第一季度北方超特大城市較快的發展勢頭,展現出較強的經濟潛力。
二、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新質生產力持續為工業賦能
京津青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快,拉動京津青GDP領跑北方。一季度,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青島、北京和天津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跑贏了其GDP增速,分別達8.7%、6.8%和5.7%。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汽車制造業增速顯著。高技術規上工業的快速發展助力京津青GDP跑贏全國平均,領跑北方,為北方經濟的振興帶來新機遇。
汽車制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引領工業增速。一季度,北京、青島和成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28%、24.3%和22.7%。天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電子計算機整機92.95萬臺,同比增長93.7%。從汽車制造業看,一季度,深圳、成都、天津、北京和青島的增速分別達56.3%、25.4%、22.9%、17.2%和10.3%。天津生產汽車18.96萬輛,同比增長27.5%。重慶摩托車產業增加值增速達34%,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8.71萬輛、同比增長13.3%。一季度,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有深圳、上海、重慶、武漢和廣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均跑輸全國平均的6.5%,分別為4.2%、3.7%、3.6%、3.5%和0%。
三、我國主要城市門戶作用不斷突出,出口增速普遍較快
廣州、武漢、成都、上海和重慶出口均達到兩位數增長。一季度,九大重點觀察城市出口增速普遍較快,城市的門戶作用不斷凸顯。廣州、武漢、成都、上海和重慶出口均達到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高達30.6%、23.3%、12.9%、12.6%和12%,均大幅高于全國平均的6.9%。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青島出口增速6.9%與全國平均持平,僅深圳、天津和北京跑輸全國平均,一季度出口增速分別為-8.7%、-0.6%和2.2%。其中,深圳和天津受去年同期出口大幅增長28.2%和13.5%的高基數影響,今年增速有所回落。
中西部城市園區出口持續加速。中西部城市出口增速普遍較快,園區作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能轉移的主要目的地,出口量持續加碼。一季度,占成都總出口超過七成的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出口增速高達36.1%,大幅提升成都全市出口增速。占武漢總出口五成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實現出口增速高達26.2%。重慶兩江新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增速分別高達17.3%、106.2%、106.2%、76.6%和53.3%。其中,兩江新區出口總額占重慶全市超四成。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增長穩健,第二產業及工業投資持續加快
北京固投領跑九大城市,天津、成都和上海增速較快。一季度,北京、天津、成都、上海、武漢和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跑贏全國平均的4.2%,分別達24%、8.7%、8.1%、6.5%、5%和4.3%,總體增長平穩。僅重慶、廣州和深圳固定資產投資跑輸全國平均,增速分別為3.5%、2.2%和-2.1%。
第二產業及工業投資增速較快。一季度,成都、青島、北京、和上海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分別高達92.4%、41.7%、32.5%和22.3%,顯著快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GDP增速。從工業投資看,成都、青島、廣州、武漢、重慶和深圳分別為93.0%、42%、20.6%、11.4%、7.2%和1.4%,均跑贏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向好。北京、武漢、重慶、深圳和上海增速分別為22.3%、11.4%、10%、5.3%和0.2%。房地產投資普遍負增長。廣州、深圳、武漢、北京和成都分別下降了10.8%、5.3%、5.2%、5.0%和3.4%。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僅上海房地產投資出現顯著回暖,投資增長5.1%。
五、中西部主要城市消費快速增長,東部主要大城市消費增速較緩
一季度,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西部城市消費增速較快,東部城市消費增速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東部兩大消費強市上海和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負增長,分別為-1.1%和-3.3%,比去年同期低了1和3.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低了5.7和7.9個百分點。其余重點觀察的東部城市,天津、青島、深圳和廣州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有所放緩,增速分別為-2.3%、2.2%、3.1%和3.5%,不僅均跑輸全國平均的4.6%,也普遍低于去年同期,分別比去年同期低了4.1、4.8、1.2和0個百分點。中西部主要城市則保持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快增長。一季度,武漢、成都和重慶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分別為6.2%、6%和3.7%,增速領跑九大重點觀察城市。
總體來看,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經濟發展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較好。主要城市門戶作用突出,出口增速普遍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增長穩健,第二產業及工業投資持續加快。但消費方面,傳統消費大市增速放緩,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困難和挑戰。下一步,在核心城市提振消費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我國超特大城市需跳出傳統路徑依賴,以 “政策精準滴灌 + 產業消費聯動 + 場景創新” 為抓手,向政策創新、產業升級與民生保障等多維度發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端政策協同破局。以新技術、新場景、新政策推動消費從“規模驅動”向“質量驅動”轉型,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躍遷。重塑消費增長引擎,助力全國經濟向 “更高質量、更均衡” 的發展階段邁進。
//執筆: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 鄭天騁博士,封面圖來自新華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