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5-09 14:29
//深圳市龍華區,遠處為大浪街道的龍勝片區。 南都拍客 易雙寶 攝
深圳近日發布《關于第二批深圳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示的通知》中,龍華區表現亮眼,21家企業成功入選,新增數量排名全市第三,同比增長10倍多。獲得“市級單項冠軍”稱號的制造業企業,可獲最高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此次龍華區入選企業的區域分布呈現獨特格局,與商業“南旺北淡”的格局形成鮮明反差。大浪街道、觀湖街道、民治街道表現突出,共16家企業入選,占比超過76%。對龍華區的街道來說,隨著深圳產業發展戰略重心向龍華區轉移,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與布局的機遇,龍華區各街道立足工業只是發展的基礎,要面臨著產業升級帶來的發展契機,也不得不直面轉型期的陣痛與諸多挑戰,開拓新的發展賽道,充實經濟發展矩陣,方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緊抓住新一輪產業升級的時代機遇。
一、21家入選企業覆蓋多個高新技術領域
近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第二批深圳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示的通知》。其中,龍華區21家企業成功入選,新增數量排名全市第三;加上第一批入選的2家,累計23家,總數量位列全市第四,同比增長近10倍。
此次龍華區入選的21家企業包括漢王友基、創想三維、愛圖仕、格瑞普、量能科技、安保醫療、中科飛測科技、翰宇藥業股份、捷順科技、潤天智數字設備、軸心自控技術、格林晟科技、匯北川科技、聯得自動化設備、國藥集團致君深圳、豐潤達科技、歡創科技、國瓷永豐源、世宗自動化設備、微克科技、北芯生命科技股份,覆蓋了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醫用耗材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這些企業個個有絕活,在各自行業的“小領域”做出了“大文章”,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高、技術一流、效益良好。
截至目前,龍華區培育出眾多優質企業:擁有國家、省、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分別達10家、28家、23家;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8家(含外區遷入1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42家,同樣位列全市第三;創新型中小企業2940家,排名全市第二,彰顯出強大的企業競爭力與產業活力。
工業是龍華立區之本、強區之基,服務業則是其主要支撐與重要引擎。今年龍華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本、制造業為主導,以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為主引擎,以“1+2+3”制造業體系與“3+3+2”服務業體系互促融合為主抓手,全力構建獨具龍華特色與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更高維度上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制造業企業的蓬勃發展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
二、入選企業區域分布與商業“南旺北淡”形成反差
值得關注的是,入選企業的區域分布呈現獨特格局,與龍華區商業“南旺北淡”的傳統印象形成鮮明反差。龍華區通過南北“雙中心”戰略布局,推動各街道差異化發展。大浪街道、觀湖街道、民治街道表現突出,共16家企業入選,占比超過76%。其中,大浪街道有漢王友基、創想三維等6家企業;觀湖街道涵蓋國瓷永豐源、捷順科技等6家企業;民治街道則有創想三維(注:與大浪街道創想三維同屬一家)、匯北川科技等5家企業。
以觀湖街道為例,作為龍華區北中心戰略支點,盡管商業發展尚待完善,但其產業發展潛力巨大。2024年,觀湖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53.6億元,同比增長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38.6億元,增速位居全區第一。這一成績得益于大規模土地整備,兩年累計整備連片產業用地121公頃,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了堅實保障。
觀湖街道以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智慧醫療為三大主導產業,以新型儲能、數字能源、低空經濟為三大未來產業,園區建設成果顯著。2024年,觀湖街道四上企業達639家,擁有13家總部企業、11家上市企業、6家新三板企業、63家四類百強企業;此外,還有245家專精特新企業、2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543家國高企業,產業實力強勁。
大浪街道同樣有6家企業上榜。這里不僅是聞名世界的大浪時尚小鎮,承載著時尚產業發展重任,其強大的工業制造基礎也不容小覷。2024年,大浪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9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居全區前列,累計培育上市企業總數位居全區第一。數字經濟、時尚經濟、低空經濟成為大浪街道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的三大“王牌”。其中,數字經濟核心企業數量穩居全區首位,產業規模超過599億元,增速達14.2%,數字產業集群加速發展。
有著“宇宙中心”戲稱的民治街道擁有4家區域級活力商圈,此次也有5家企業上榜,充分表明地處深圳都市核心區的民治在工業制造領域同樣毫不懈怠。2024年,民治規上工業、社消零增長率排名全區第一,服務業營收占全區比重約50%。短短四年間,規上企業數量實現近三倍增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更是增長超十倍,發展勢頭迅猛。
觀瀾街道此次也有3家企業入選。作為七大重點產業片區之一,觀瀾街道被定位為觀瀾生態基地,在商業規劃中被打造為特色商圈。在推進特色商業與生態建設的同時,觀瀾街道始終將工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三、專家:推動各街道實現差異化競爭與互補型合作
在龍華區南北“雙中心”戰略布局中,南部中心已初具規模,高樓林立、商圈繁華、配套完善,現代都市氣息濃厚,未來將進一步高標準打造深圳中軸數字城;北部中心正深化規劃設計,以鷺湖中心城為核心,全力打造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區。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制造業大區,工業是龍華區發展的鮮明底色。六大街道以工業為根基,積極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有的街道形成一業獨大的發展特色,有的街道則呈現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大浪街道憑借工業基礎,在時尚產業領域嶄露頭角,商業發展也成績斐然;觀湖街道工業發展勢頭強勁,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核心動力;觀瀾街道則立足工業,依托豐富的文化歷史生態資源,積極開拓文旅生態經濟新賽道;龍華街道保持工業龍頭地位的同時,正在打造全國級的超級商圈。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中軸樞紐和深圳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龍華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新機遇。隨著深圳產業發展戰略重心向龍華區轉移,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加速推進。”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云興認為,龍華區各街道既面臨著產業升級帶來的發展契機,也不得不直面轉型期的陣痛與諸多挑戰。唯有立足深厚的工業發展基礎,持續創新突破,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積極開拓新的發展賽道,方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嶄露頭角,緊跟新一輪產業升級的時代步伐。
在汪云興看來,從區級政府的宏觀戰略層面來看,龍華區通過精心布局七大重點產業片區,實施南北“雙中心”發展戰略,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產業空間格局。為此,龍華區從更高維度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區域發展優勢,積極推動各街道實現差異化競爭與互補型合作,全力打造以工業為根基、數字經濟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體系。(南都記者 張小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