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研究員,經濟學碩士
carolf@cdi.org.cn
1984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
1989年畢業于天津師大外國語言文學系;
1999年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經濟系。分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3年以前,從事高等英語語言的教學工作和英美文學的研究工作。
1993年調入綜合開發研究院交流合作部,負責與國際研究機構和相關國際組織的聯絡與合作工作、綜合開發研究院年報編輯工作、以及會議組織和宣傳策劃工作。
自1999年,馮月秋參與策劃發起“全球腦庫論壇”,截止2007年,論壇共舉辦了五屆,先后有近2千名來自中國、歐美、亞洲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政要和知名智庫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就全球經濟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研討。該論壇對推動中國,特別是深圳與國際智庫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自1995年起,擔任“東亞經濟論壇”的中方會議召集人。該論壇共舉辦了十屆。該論壇對促進兩岸三地與東亞合作交流發揮了橋梁作用。此外,還參與組織策劃了“中印論壇”與印度甘地研究院合作;“中澳自由貿易區論壇”,中國商務部與澳大利亞外交部主辦;“中俄論壇”與俄羅斯社科院合作;“兩岸產業論壇”與兩岸共同基金會合作;“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于城市”與聯合國工發組織合作;“中荷低碳國際研討會”,以及許多其他國際國內的研討會及論壇。
目前,馮月秋擔任“深港合作論壇”、“綜合配套改革滬津深三城論壇”、“泛北部灣智庫論壇”、“深圳金融中心發展論壇”和“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的會議召集人。
主持編輯出版的著作有:
《兩岸入世后華南地區經濟及東亞發展趨勢》、
《經濟整合過程中東亞經濟的前景》、
《區域合作的理想途徑及華南經濟在東亞的角色》、
《邁向二十一世的華南經濟現狀與展望》、
《新世紀 新發展》
《全球腦庫論文集》
《低碳城市在行動--政策與實踐》
參與編寫的著作和發表文章:
《深入歐元》、《學習與創新--產業集群》、《亞洲金融危機及其影響》、《中國開放報告》等出版物的編寫。
發表了《成本沖擊與珠江三角洲的產業升級》(郭萬達、馮月秋)、《CEPA與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郭萬達、馮月秋)、《中印發展比較》(普拉迪普、馮月秋)、《臺灣在海南投資分析》(王智猛、馮月秋)、《繼續優化珠三角的投資環境》(馮月秋、金玉珊)。
參與的研究項目有:
《深圳市重點學科規劃》
《珠江三角洲發展策略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
《中美經濟再平衡戰略--基于產業政策的視視角分析》
(751)
11月25日,我院與西班牙駐廣州總領事格萊希亞先生一行舉行內部交流會。雙方圍繞疫情后中西兩國抗議防疫及恢復經濟的經驗,以及進一步加強兩國間的互惠合作關系等問題展開探討。我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智庫交流與合作部部長馮月秋等參與接待。
閱讀全文11月24日,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勞霈樂先生一行來訪我院,圍繞中以經濟、學術合作現狀及愿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及基礎科學建設等問題展開交流。我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智庫交流與合作部部長馮月秋、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鐘雄等參加座談。
閱讀全文為加深新入職員工對綜研院的了解,盡快熟悉院內部管理制度和業務運作,我院于11月26日下午,對2019年7月后新入職的26名員工進行內部培訓,分別由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以及劉瑞、鄭宇劼、馮月秋、陳由輝等同志,系統介紹我院的發展歷程、研究咨詢及學術交流工作、財務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和保密工作制度等。
閱讀全文本項目對中印兩國生物醫藥領域的現狀和兩國生物技術水平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并對兩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利于中印醫藥合作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