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城市資源與產業協調發展
城市資源平衡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
區域發展、城市資源與產業協調發展
xinhua@cdi.org.cn
深圳市決咨委專家。
企業診斷與評估:
1993年—1999年,主要從事企業診斷、咨詢、審核等研究咨詢工作及管理培訓工作。主要工作包括企業診斷與管理評估,期間作為課題組長或主要課題成員的研究咨詢課題(包括企業診斷、審核)的企業數量近70家。
企業發展戰略與公司改制:
1999年到2005年之間主要參加了貴陽市屬公共事業單位企業化、市場化改造、部分市屬國有改革方案研究與設計、國有集團公司治理模式等貴陽市政府委托研究咨詢課題,分別提交了《特許經營與政府規制研究報告》、《集團公司治理結構與設計》及提交了《貴陽市煤氣公司改制方案設計》、《貴陽市煤氣氣源廠改制方案設計》,并成功實施兩個改制方案。
2003年參加了《漳州市城市發展戰略課題》的漳州市政府委托課題,主要參與了關于漳州市工業開發區的發展策略研究,主要參與了《漳州市工業開發區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研究》的分報告的撰寫工作。同時還參加了大型企業(如:貴航集團公司、光明農場集團公司、北京首鋼集團公司、中國七砂集團公司、貴陽煤氣公司、貴陽煤氣氣源廠、深圳華安石油液化氣有限公司、廣東現代展覽中心等)及上市公司(七砂股份、力源液壓、漳州發展等)的企業發展戰略、資產重組與改制、公司治理結構設計等研究與咨詢課題工作。
城市資源平衡與產業發展:2006年至今。成立城市資源平衡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擔任中心主任,主持深圳、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產業發展規劃及其重大調研課題,并組織中心團隊圍繞城市資源平衡與產業發展為研究主線,展開學科研究,形成多項研究成果。主持國家開發銀行委托的有關開發性金融支持重大戰略客戶、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等重大課題,形成了融資推動龍頭企業、產業、區域發展相對完善的課題研究體系與方法。其中承擔的有關新能源汽車以及生物基因等具有前瞻性、前沿性重大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得到國家相關部委以及廣東省、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其中相關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建議被中央部委接受并寫入產業支持政策,華大基因研究成果被納入《國家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主要發表論文:
《新經濟下制制造業》
《入世后內地與港臺地區經濟合作對制造業的影響》
《中小企業競爭策略:發揮資源杠杠作用》
《全球制造:產業集群及珠三角制造業結構變遷》
《灰色群體:城市管理與公共政策的盲點》
《低碳經濟與電動車發展:趨勢與政策》
《深圳要突破“承載力局限”,加速轉變發展方式》
《后發地區需要推進三大轉變》
主要專著:
《資源平衡、承載力與產業升級——對深圳與珠三角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中小企業資源平衡:管理與提升戰略》
(79)
本項目通過分析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模式,對標深圳,分析廣州的短板與優勢。以硅谷模式與波士頓模式為案例對比,結合廣州發展實際需求,提出借鑒波士頓模式,營造更加開放的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廓,強化大學、科研院所的核心支撐作用,打造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制高點。
閱讀全文本項目深入探索深圳南山區制造業發展空間的路徑及其配套政策,在支持南山區制造業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又能將制造業核心關鍵環節及創造出的絕大部分經濟價值留在南山,提出南山區通過發展“飛地經濟”來促進制造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與建議,并建議將異地產業園作為南山區制造業外溢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有效破解南山區制造業發展受制于產業空間與要素成本而增長動力不足的難題。
閱讀全文本項目深入研究湛江市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現狀、規劃和政策背景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前景,結合深圳南山區產業發展情況,提出落戶湛江的產業類型和企業類型以及產業導入方式,并通過對海東新區高新區、湛江奮勇高新區、雷州市產研集聚區和徐聞生態工業集聚區四個園區的比較分析,對深圳南山湛江高新產業園的選址以及建設規模提出建議,同時根據擬落戶產業和企業的發展訴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閱讀全文本項目通過深入解讀相關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政策,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挑戰、發展定位、發展目標與工作重點,測算資金供給和需求,圍繞國開行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找準總行、分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項目、領域和工作路徑,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作用和價值。
閱讀全文